近日,融通农发科技创新工作现场推进会暨农业服务站现场交流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交流实践,引导融通农发各单位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这是融通农发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剪影。近年来,融通农发牢牢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目标要求,积极部署、高效推进、精准发力,为打造科技兴农“新引擎”贡献力量。
搭建创新平台 激发创新活力
融通农发统筹谋划,从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建立起“一库、两站、一中心、多平台”的科研创新体系。
高标准建立科技专家库。目前库内已有内外部专家约120名,涵盖种植与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等专业。科技专家库的建立将进一步助力融通农发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重大项目立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论证。高质量建设博士后站与专家工作站。融通农发在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积极开展博士后引进工作,打造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蓄水池”。在专家工作站建设方面,已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一流农业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建立长期稳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协作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中心与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负责科创工作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公司科技机构和科研资源整合。多个科研创新平台针对不同业务领域,依托专业子公司、事业部(筹备组)组建而成,每个平台都各自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承担本业务板块的研发项目攻关工作。
聚焦产业发展 破解技术难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融通农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前沿农业技术研发,加快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化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融通农发立项并实施新型耐盐碱高产大豆育种科研课题,利用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在乌鲁木齐区域公司石河子基地开展非转基因大豆繁育试验;立项盐碱地改良与利用自筹科研课题,牵头组织6个区域公司开展盐碱地改良联合攻关,为解决低效闲置盐碱地难题、改良利用盐碱土地打下坚实基础。济南区域公司以信阳基地为依托,建立辐射全国的优质弱筋小麦、高油酸花生等良种繁育推广中心,结合肉羊养殖项目,拓展农业综合服务站服务模式,创建“种植+农服+养殖”的新型运营模式。昆明区域公司立足高价值、新技术、特色强、优势足的理念,精准把握高原农业特点,开展云茶云烟云果科技创新工作;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建设的融通良品示范田被评为“红河州样板示范田”,并成功申报贵阳市科技计划《猕猴桃新优品系鉴定评价和利用》项目;筹备开展“云南烟粮协作模式及技术集成研究”“云南普洱茶农产品开发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
聚焦成果转化 开展交流合作
融通农发立足资产分布范围广、农业生产类型多样等实际情况,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聚焦成果转化,与国际一流研发团队建立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关系,引进顶尖人才与智力资源,形成高质量科技创新合力。
乌鲁木齐区域公司利用新疆现代化农业的规模优势,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开展棉花科研合作,共同探索地膜残膜回收加工及模压托盘项目;与石河子大学联合开展新疆特色中药材人工栽培需水量测定项目和黄芩高产变异材料高机制项目;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合作实施盐碱地改良项目。广州区域公司深耕水产养殖行业,组建专业化生产团队,开展饲料鳜鱼养殖、小温棚对虾养殖、虾苗标粗场、生蚝育肥等8项水产养殖科研项目,成功申报并立项广东省2022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种业振兴项目,围绕鳜鱼、青蟹、对虾等水产品,打造“研究开发一个优良品种、集成一套养殖技术、发展一个优势产业、创建一个知名品牌”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水产品养殖成果转化。
融通农发将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集中攻关农业行业难题,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体系贡献力量。